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研咨政 >> 科研成果

以城市更新为牵引 全面提升攀枝花市城市高质量发展

  • 文章来源:《攀枝花日报》发布时间:2023-04-10访问数:0
  • 文字大小:TT

  唐  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城市也需要实现宜居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等形态的高质量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并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进一步为新时期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指明了前行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新阶段,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从发展战略上理解,“城市更新”亟待探索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促进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建设方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内涵转型、治理模式从行政管控向多元共治转型、发展动力从投资驱动向绿色智慧范式转型。这也对攀枝花市在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出了新的实施方向和具体要求。

  目前攀枝花市实施城市更新,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不仅要对城市硬件形态和功能进行整治、改善、优化,形成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系统工程,同时也要实现对各种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产业结构、功能业态、社会心理等软环境进行同步延续与更新。这需要围绕构建产业生态平台、促进多元活力复合、赋新城市文脉、激活城市空间以及整合城市交通价值等五个核心概念来表达。

  一、构建城市产业生态平台

  在存量更新时代,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必须契合城市经济的更新和增强经济“韧性”的时代要求,一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既要“操其要于上”,继续把工业作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主战场,以“新优势、新赛道、新引擎”为关键词,为工业强市战略划定“路线图”。又要“分其详于下”,谋划全局性和重点领域产业发展战略,在产业链里找到“卡脖子”的关键点并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不同环节中的不同市场主体进行二次价值发现,实现增量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双轮驱动;二是充分体现“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的底线思维和战略眼光。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发展,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为产业增值创造发展氛围和空间。打通从产业研究成果到产业布局实施的可操作化路径,实现精准产业投资;三是加速内部激励机制改革,完善投资流程,对引导基金合理分类,从单一产业项目的价值判断提升到对产业链综合价值进行判断,使得单一项目进行投资的招商引资在从产业布局到产业链布局的进化过程中能进行升级迭代,形成单一产业投资转变到产业研究、产业布局、产业协同、产业招商、产业投资、产业培育、产业发展、产业金融、产业空间、产业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综合赋能建设,由单一项目收益转向平台增值资本收益,摆脱过去项目投资低效率的散点化。

  二、促进多元活力复合

  城市活力来自城市的需求趋势变化,在内容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的城市活力提升将不仅局限于开发环节,而是贯穿于城市更新中的全过程。一是增强空间活力。面对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应赋予城市空间灵活适应动态社会经济环境的能力,构建有利于城市生长的弹性结构,给城市发展留下自我生长的弹性空间;二是提高城市活力的干预措施,一方面通过公共空间的串联,实现载体、功能和城市基础设施的联动。另一方面以内容为抓手,将人的情感诉求通过公共空间进行传导,实现人与人之间有形和无形的链接,构建社群网络,塑造城市的活力内核;三是完善生产生活环境,增强社会休闲、社群交互、教育、运动娱乐、旅游观光等社会生活复杂度,从而适配不同社群、不同客群的生活方式诉求,产生新的经济创意活动。

  三、赋新城市文脉

  活化和再利用城市文脉,彰显城市内涵,撬动和传递城市文脉的价值,是城市更新区别于新区建设的重要使命,对城市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一方面城市更新需注重挖掘历史遗产的价值。首先在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调查、精准测量的基础上建立详细档案并妥善保存,为其后续保护修缮、活化利用等奠定基础。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依托传统城市肌理和历史文化特点,植入城市特色文化元素和城市投影,合理规划且统筹协调发展商业业态,完成街区一体化消费场景的转型升级,让承载城市记忆的商业空间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利用成功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的契机,探索和尝试多种城市更新迭代模式,围绕“新文化”、“新业态”、“新产业”以及“新风貌”等四新特色,形成创新性的文脉生态圈,为城市注入持续的新格调、新活力,打造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注重提取历史沿革中传承的文脉与本源,打造三线文化创新体验区、城乡历史文化街区等,构建三线文化、工业文化、历史民族文化等品牌工程。通过挖掘攀枝花城市有机成长的逻辑起点和重要节点,并进行现代阐释,创新活化利用机制,将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赋能历史的时间价值,将产业文脉延续和升级,延展和扩充城市功能,形成多元、复合、升级的城市有机空间,兑现历史文脉的未来价值,催化城市文化新生。

  四、激活城市空间

  城市更新赋予城市重塑商务空间、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及公共空间的机遇,也是城市区域价值提升的重要因素。区域空间价值的提升在于:一是由于城市核心区的空间有限,因此必须重视核心区更新发展要关注的并非整体GDP数据,而是单位面积中单位个体GDP产出的效率,以及随之而来的产业及社会带动效应,这需要将城市物质空间环境改善和核心竞争要素培育同步进行,不断提升城市宜业宜居吸引力;二是参与主体从政府大包大揽,逐步演变为政府主导背景下的多方共谋,对土地等资源改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特别是针对“灰色空间”和“边角剩余空间”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闲置资源,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三是从“新区开发的增量发展”转向“城市中心重构的存量挖潜”,从“点状更新”转向“片区更新”,改造模式从大拆大建逐步演变为因地制宜的拆、改、留、修、保多元举措;四是更新目标从单纯的增加人均住房面积到文商旅城创深度融合发展,逐步演变为多维度地促进城市产业及活力的全面综合发展;五是城市更新方向由政府制定更新计划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供给模式,逐渐演变为统筹方、权益人业主、社区团体等可自发申请更新的供需双向模式

  五、整合城市交通价值

  交通能力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之一,也是城市崛起和繁荣的重要支撑之一。目前更多的城市依托高效的交通、快速的市场反应优势,实现区域影响力与发展能级跃升,同时大众对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交通运输需求日益增长,立体化开发、综合化布局的交通空间开发建设模式亟待推广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强化城市交通策源功能,也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交通设施和城市更新物业载体因用地性质的不同导致难以用简单的接入关系来打通,这就需要加强交通空间与城市更新功能业态的有机融合。对此应全面整合城市交通价值,坚持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动态配合,注重多层次交通体系的构建,完善公共交通的层次化,提升区域的交通效率。以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建设带动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的协同优化,以最小的成本支持城市各个功能的实现,助力城市核心区升级与城市活力提升。

文章作者:唐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