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3个中央一号文件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 文章来源:《攀枝花日报》发布时间:2021-06-15访问数:0
- 文字大小:TT
□陈 绚
“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国家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央一号文件”这个命名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些问题的难度,以及中国共产党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21年又连续十八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23个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农村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证明,这个初心和使命是一直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23个中央一号文件就是践行这个初心和使命的具体行动。
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为广大农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得以坚持和发展,就是因为党紧紧依靠农民,在农村建立了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深入开展了土地革命。广大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取得土地所有权,有恒产者有恒心。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翻身,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支持革命、投身革命的热情。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陕北的窑洞里就说过:“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有着天然的感情,中国共产党也是一以贯之地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中国共产党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任何时期从来没变。
二 、23个中央一号文件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就是在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把这个“翻身得解放”和“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紧紧连在一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23个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准确把握不同时期农民的需求并保护农民的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1982年到1986年,党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指导中国农村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改善了农业生产关系,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的发展。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为7.3%,粮食总量年均增长速度为4.9%,解决了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农民收入增长极为迅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得以缩小。这五个一号文件,重点解决了农村体制上的阻碍、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大发展,进而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物质和思想动力。据统计,1978年到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年均递增17.71%,其中1982年的年增长率为19.9%,为历史最高。在这五个一号文件的指导下,1988年与1978年相比,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创造的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1.8倍,平均每年增长10.9%;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总产值增长65.1%,平均每年增长5.1%。粮食总产由4000亿斤增加到8000亿斤,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为人民谋幸福就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伟大奇迹的动力。
三、23个中央一号文件与时俱进,每一份文件都把老百姓的幸福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远的挂念。
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1997年至2003年,农民收入连续7年增长不到4%,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五分之一。粮食主产区和多数农户收入持续徘徊甚至减收,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也陷入低增长期。“有饭吃,缺钱花”,“吃饱了饭,看不起病,读不起书”,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农村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在一度缩小后又进一步扩大。这一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急广大农民所急,在2004年1月,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从2004年到2008年连发关于“三农”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这5个一号文件其核心思想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通过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使农民休养生息,重点强调了农民增收,给农民平等权利,给农村优先地位,给农业更多反哺。这5个一号文件让中国农业和农村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阶段,最直接的表现是农民人均收入进入较快增长期,形成了支农惠农的长效机制,粮食生产连续5年丰收。
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的认识到农业稳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问题依旧存在,由于历史上所形成的制度与体制障碍,农村的落后与贫穷与城市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反差。因此,加强“三农”工作,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着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也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从2009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下决心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在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新趋势、新气象,中国农村的活力开始焕发。
四、23个中央一号文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并走上强国之路的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是短板。“三农”发展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农村最短的一块短板就是脱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果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农村还有大批贫困人口,那么小康社会的成色就会受到影响,人民群众不会满意,就会背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中国共产党为此下了大决心,做出了大决策,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来打一场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目标的党,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就是为建党100周年送上的一份最大贺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中国共产党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共产党人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果实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再奋斗30年,中国共产党人定会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骄人成绩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漫漫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用初心和使命来照亮这个伟大征程,用奋斗来实现这个梦想,这23个中央一号文件以及未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一个个奋斗脚印。
文章作者:
- 从23个中央一号文件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06-15]
- 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坚持大历史观[04-14]
- 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定位[04-14]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04-14]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新征程[03-07]